-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第三届航空双创大赛:融合与蜕变助力航空产业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三晋大地,古都晋祠畔,第三届中国通用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航空双创大赛”)总决赛在7月的太原落下帷幕。仲夏的大雨不曾浇灭项目团队的参赛热情,从416到146,再到55…
三晋大地,古都晋祠畔,第三届中国通用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航空双创大赛”)总决赛在7月的太原落下帷幕。仲夏的大雨不曾浇灭项目团队的参赛热情,从416到146,再到55……最终,22支项目团队逐鹿中原,在2天的总决赛的现场答辩与评审中,大奖尘埃落定。
以通用航空为切入点,推动整个航空产业链上下游的创新发展,这是航空工业集团近年不断升级赛事,突出聚焦主业、产融结合的有益探索。正如航空工业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何胜强在颁奖典礼致辞中说:“中国通用航空创新创业大赛,紧扣‘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时代主题,凸显‘领先创新力'的使命要求,经过4年多不懈努力,已经发展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激励平台。”
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
航空双创大赛走入第三届,社会关注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影响力日益扩大,逐步吸引了越来越多优秀项目参赛,正在成为推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生力量。
据大赛组委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本届大赛累计收到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覆盖3/4国土面积的各类报名项目合计416个,同比增长67%,其中,科技创新组项目的增长率接近翻番。此外,本届大赛的项目质量提升明显,一次性通过形式审查以及进入入围赛的项目数量明显高于往届。项目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度都较往届有明显提升。
参赛项目团队既有“深耕专业领域数十载”、来自央企国企的创新“硬实力”团队,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来自民营微小型企业的初创先锋,还有来自28所高等院校“摩拳擦掌”的科研学者团队。
“淘金”离不开好的赛事体制
“是否和国内同类技术做过对比?”“设备和软件是否自己开发?”“有没有深入了解面临的市场空间有多大?”“你认为目前公司架构足以支撑项目快速发展么?”总决赛赛场“刀光剑影”的答辩环节中,评委们严苛的问答质询将大赛紧张气氛推到了顶点。
尖锐的问题反而是帮助团队成长的利器,专家评委们在赛程中与项目团队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正如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原航空工业总工程师汪亚卫所说:“大赛的意义不在于奖项多少与奖金的高低,而是通过优中选优,真正筛选出一批具有专业性、标志性与引领性的行业佼佼者。”
“名义上是专家在选,实际上是大赛的体制机制在选。”汪亚卫介绍说,“评审中的专家的意见分歧是肯定存在的”,但大赛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标准澄清”制度,“确保优秀的项目不被埋没”。
“淘金”离不开好的赛事体制,本届大赛从入围赛开始,参赛项目按照专业类别被细分成9组,历经入围赛、半决赛、尽职调查(现场调研)、总决赛,4个多月,邀请行业近100余名权威科技专家和投资人代表参与评审,从“背靠背”线上评审,到专业组闭门合议,从面对面路演答辩,到现场调研,从小组推荐,到全体评委独立打分,从民主到集中,航空双创大赛的赛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优化。
在采访中,中航创世“智能骨骼机器人”团队的研发负责人马瑞告诉记者:“评审们在尽职调查中给出的专业意见,让我们更深入地去思考技术发展的方向与策略。”这个从航空工业集团走出的创新项目,走出了国企控股公司融资的大胆探索之路。他们历经4年的技术演进,以人工智能与精准控制相结合,突破康复医学领域多项核心技术,在去年勇敢迈向市场蓝海,迅速拿下了15个省30多家医院的相关市场份额。本次大赛,马瑞和他的团队加入了创业投资组的角逐,并斩获一等奖,发展之路日渐开阔。
聚焦核心技术激励原始创新
由于航空科技的高端性、集成性和复杂性,使其在与其他科学技术的紧密互动中,源源不断地激发着新技术、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成为现代科技创新最重要的策源地。航空双创大赛正是把握着这样初衷,聚焦核心技术、激励原始创新,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吸纳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成果参赛,使得航空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态圈中勃发出更多更好的应用价值,让行业赛事活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
“每一次参加评审其实也是来‘学习',就像你熟悉这片树林,可是仍然会欣喜于‘新长出来的叶子'!”大赛评审专家、航空工业成都所型号总设计师戴川对于航空双创大赛有着特别的期待,“决赛项目与国内通航、无人机的发展趋势同步,覆盖专业面很全,水平也达到了‘国内领先'。”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zonghexinwen/2021/0813/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