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华为发布5G音频课,加速5G行业应用创新的“钥匙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早在20年前,比尔·盖茨就在《未来之路》一书中预言:在未来,我们希望对万物互联可控可管理。而5G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并不断的把不同行业和应用卷入到其中。 有句话叫:“4G改
早在20年前,比尔·盖茨就在《未来之路》一书中预言:在未来,我们希望对万物互联可控可管理。而5G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并不断的把不同行业和应用卷入到其中。
有句话叫:“4G改变生活,5G改变世界”。因为应用驱动的4G,改变了生活的半径,让无数消费端的需求,缩短为手指与屏幕的距离。而5G将大幅缩短行业实现智能化的时间,智慧的城市、智慧的社会治理、智慧的百行百业,让“智能”变得触手可及。5G自2019年开始商用后,也迎来了发展的快节奏。
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新基建成为国家刺激经济发展的催化剂,5G建设的加速被赋予了更多的行业应用期望,各行各业也在深入探讨5G的相关应用结合。
最近,华为全球培训中心推出了首门在线音频课程:《华为讲5G行业应用》。该课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行业“听得懂,用得上”的5G知识,分享华为在5G行业应用上的实践和心得,让不知道5G的人认识5G,对5G行业应用陌生的人走进5G应用,从而启发更多垂直行业5G应用创新,共同推动5G行业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如何解决5G落地的从1到N?
自2019年工信部发出第一张5G牌照,时隔两年,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5G应用已“上天入地。”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已经建设80万5G基站,超过2亿5G用户和 5000个行业创新应用。
在5G应用落地方面,5G面向个人(To C)的创新业务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期;5G面向行业应用(To B)正在深入各行各业的生产一线并发挥出巨大作用。5G的应用场景已经覆盖工业、交通、医疗、能源等众多行业,并逐步由生产外围环节向设备控制等核心业务领域拓展。
从5G当前的产业创新实践来看,无论是远程操控、图像识别,还是无人机器等场景应用,真正能够促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升级,仅靠单纯的5G连接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与行业信息化系统结合,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而包括运营商、设备厂商和华为在内,整个行业早期也开启了从0到1的尝试和探索。通过长期的实践并不断总结经验,一起归纳出了5G行业应用的一些典型场景。比如,大容量的数据采集和传输、高清视频回传、机器视觉、远程控制等。
而从2021年开始,5G行业应用开始进入到从1到N的大规模复制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要把之前总结的典型场景广泛地复制到更多的行业。
虽然5G发展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但接下来如何实现从1到N的大规模推广复制,还有很多难点。首要解决的就是隔行如隔山,语言对齐等问题。
客观地说,面向未来中国5G发展若要释放更大潜能、取得更大成功,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产业链各方携手推进。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通过一种途径和办法,让行业能够对5G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所以,华为全球培训中心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色,集中15位资深的5G专家,耗时6个月精心打磨,做了第一门在线音频课程《华为讲5G行业应用》。
由点到面、由表及里,实战与理论相结合
5G已经逐步融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但到底什么是5G,却感觉没有4G那么贴近生活。提到4G,我们会本能的看看手机信号上的图标,这是普通用户接触到4G最直观的方式。惯性使然,当我们谈到5G,片面的认为就是比4G多一G,就是手机上网快一点。
其实5G的能力要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想象。相比于4G,5G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赋能千行百业,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而《华为讲5G行业应用》正是由此而来。
其实,早在《华为讲5G行业应用》课程的开题阶段,华为全球培训中心就跟众多行业人士做过广泛地调研,听取各行业对这门课程的想法,很多行业人士最关注的还是5G如何在自己的行业应用。所以,课程没有过多介绍5G的理论知识,而针对行业“听得懂,用的上”的5G实战内容。
一方面,做到了由点到面,探索5G共性场景应用,介绍5G典型行业应用场景,和探索5G行业应用的共性规律;另一方面,则做到由表及里,去揭开5行业发展本质逻辑,讲述5G行业应用系统框架,并归纳5G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而在内容上,《华为讲5G行业应用》以通俗的语言,系统分享了华为最近两年在5G行业应用上的实践和心得,详细介绍了5G在赋能行业时用到的关键技术:如5G切片,边缘计算,远程控制,无人机等;对典型的5G行业应用场景,如制造,煤炭,农业,电力等做深入剖析,以实际的案例,展示5G如何帮助这些企业带来降本增效。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zonghexinwen/2021/0611/1704.html
上一篇:创新驱动“高质”长寿社会
下一篇:科大讯飞刘庆峰:用系统性的创新兑现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