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产业创新大潮,了不起开发者们的“逐浪”往事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内卷”就成了身边人经常被讨论的话题,充满着不安和焦虑。想赢,有错吗?但人生不该只有“输”和“赢”两种状态。 我今天想聊的是,四个普通人的故事。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内卷”就成了身边人经常被讨论的话题,充满着不安和焦虑。想赢,有错吗?但人生不该只有“输”和“赢”两种状态。 我今天想聊的是,四个普通人的故事。他们原本在不同行业的平行空间中谱写着产业创新的篇章,他们有着同一个标签——“华为云最有价值专家”,简称MVP(Most Valuable Professional)。他们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多彩地带,他们骨子里藏着的一股随时爆发的生命力,只要有阳光,就要向上生长。
1 |?我,软件,机器人
”怎么能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呢?”
2009年,还在求学的魏振南在日本三菱电机实习,但是此时日本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可以使用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此后的一两年间,这一幕在他脑海里时常浮现。
“我想做软件,未来一定是软件驱动硬件的一个世界!”2011年,魏振南就做出了创业的决定,成立第一家软件公司,主要做运动控制和工业IoT的领域,“需要把很多信息串起来才能控制机器人,因为要知道生产多少零件、怎么生产、工艺流程是什么样子的。”
虽然如今工业互联网已在中国风起云涌,但魏振南团队创业的前几年甚至还没有这个名词,2015年,魏振南重整团队成立微茗智能公司,专注在机械加工领域做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之所以起名为“微茗”,是希望做成“小而美”的公司——Tiny but impressing,微小但足以让人铭记。“注册的时候没有金字旁的铭,只有草字头的茗,我觉得也可以,就是让人品味的意思。”魏振南笑着说。
相信专注的力量,让微茗在不到六年的时间,从最初成立的十个人,到如今成长为150个人的团队;在精密加工领域拥有+设备数据采集经验,200+产线系统交付经验,200+离散系统交付经验。
然而,随着业务越做越大,研发人员越来越多,也出现了成长的烦恼。在2017年,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魏振南发现,软件研发模式需要革新。“ 以前是传统的工厂三人模式架构,加个底层的数据采集平台,两套软件就把上下的问题处理掉了,但是这个产品就没有办法做大的,比如说客户有上千台甚至云端跨厂区的客户,处理起来就很麻烦。”颠覆原有研发体系的势在必行,需要以云原生的模式,进行在线统一的研发管理,并将工业物联网的场景沉淀为微服务的形式。
在此后的两年间,微茗智能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开发平台,直到2019年,微茗智能将研发体系整体迁入了华为云DevCloud开发平台。软件开发云帮助其研发团队实现需求、迭代、缺陷、任务、测试、发布等全方面的研发管理,提供一站式Devops解决方案,打造从代码编译,代码检查,接口测试,镜像构建和托管,代码部署等一站式产品交付能力。华为云也针对微茗智能提出的版本管理、不同软件间的衔接,不同区块代码权限的细化等问题进行产品的迭代和改进。
再后来,微茗智能与华为建立了“创新共同体”,完成了从华为云的客户向生态伙伴角色的转换。并携手华为云产业云创新中心,实现了企业年增收超1000万元,借助遍布全国的华为云产业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将其业务拓展至全国,基于华为云SaaS化部署理念,为中小型机金属加工企业提供即装即用的精简制造执行管理系统。
“去年,一个汽车配件公司的老板送我一盒茶叶,说很感谢,他说,之前一直想上软件,也看过很多软件,我们的产品给他带来很多帮助,送茶叶的时候也带了一张纸过来,上面提了十条建议,是希望我们今年能够改进的,这让我更坚定了要更深入更专注地在这条路上。因为华为赋能了,我们只需要专注在设备连接和应用两端,中间那些东西统统可以不管。”
“有意识改变的一些人会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改变自己,而有些人是后知后觉的,希望用我们小而美的力量,让机械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体会到软件的好处,那么,这个产业也会越来越好。”
这就是,魏振南、软件和机器人的故事。
2?|?“每天投喂百万人”和背后的他....
他,具备15年以上的大型上市集团公司跨地域IT信息化项目管理及技术支持运维管理交付经验,
他,曾参与实施和交付千人规模的呼叫中心、智能语音分析、大数据、CRM系统等平台的建设工作,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zonghexinwen/2021/0429/1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