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营口自贸区挂牌4年 以制度创新推进产业发展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营口自贸区挂牌已四年。 沈殿成 摄 中新网营口4月8日电(沈殿成)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挂牌已满四年。四年来,营口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建
营口自贸区挂牌已四年。 沈殿成 摄
中新网营口4月8日电(沈殿成)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挂牌已满四年。四年来,营口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立足本地特色,通过对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深入研究,积极有效的开展针对性的制度创新工作。
在营口市政府新闻办4月8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营口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恒南表示,经过四年的改革创新,营口片区营商环境得到显著的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产业定位进一步明晰,在以制度创新推进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亮点成果。
营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大环境 投资已过山海关
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营商环境。在营口片区,一般类企业2小时办照,半个工作日开办;创新审批模式,新增83项不见面审批事项,不见面审批事项达到388项;一般类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验收”改革,40天内完成项目建设全链条审批流程;“易办电”供电服务改革,将用电报装与取得土地过程同步推进。实施不动产抵押注销再登记无缝办理,解决银行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的后顾之忧,累计帮助企业获得银行续贷资金5亿多元。
构建包容审慎、诚信公平的法治环境。营口片区从两个方面定向发力:一是保护市场活力,全国首创“16+X”集成化综合监管模式,实现了“多帽合一”。实行企业安全风险和信用等级“双评估”分类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建设综合监管平台和信用监管平台,构建“审批+监管+执法+法制”的闭环管理体系。实施“多领域包容免罚清单监管模式”,用柔性监管代替刚性监管,给予了企业更大包容空间,最大限度的保护市场活力。
4月8日,营口市政府新闻办发布会。 沈殿成 摄
提升投资信心,打造全域诚信体系,建设政策兑现诚信平台,实现了按月不见面兑现,累计兑现企业政策资金约7亿元。新官理旧账,对106户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管委会垫资1.5亿元,履行土地招拍挂,采取以规划核实意见代替规划核实合格证等创新举措,办理不动产登记55.7万平,盘活企业固定资产10亿余元,解决了20年无法解决的问题。针对在以物抵债过程中,因原企业欠税无法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问题,管委会协调税务部门和不动产登记部门,打通了瓶颈并规范了程序。
做好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朱恒南说,营口片区实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创新双新联动发展,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吸引四新经济入驻,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的进口非特化妆品经营备案改革,将进口化妆品加工生产许可改为保税加工经营备案,并保持原产地不变。吸引意大利产业园化妆品分装项目落地,该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万美元,其中化妆品分装和意大利面加工项目已经投产;将钢琴门类纳入保税维修目录,吸引侒琦乐器有限公司钢琴保税维修项目落地,预计年维修销售钢琴8000台以上,营业收入5000万元;实施易制毒化学品海陆联运“1234”服务模式,发挥港口中转的物流成本优势,首家试点企业一年内降低运输成本600万元,吸引44户易制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在营口片区落户;将绿泥石运输标准纳入《国际海运固体散装货物规则》,绿泥石出口手续办理时间从1个月缩短至24小时以内,每年可为营口进出口企业节约成本1000万元,提升了本地特色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以国家级高新区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出台一系列转型升级政策。东盛实业公司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成为亚洲最大出口塑料包装制品智能工厂;辽宁新洪源公司一期超细玻璃纤维、二期超细玻璃纤维滤布项目已量产,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无机纤维工厂;促进以生物基降解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智能安防装备等为代表的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朱恒南表示,通过四年多的制度创新,营口片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较成立之初以工业为主要支撑的产业结构逐步转变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据介绍,自贸区挂牌以来,营口片区新增注册企业8200多户,新增注册企业累计实现税收14.58亿元,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开工项目数量分别是2016年(挂牌前)的2.4倍、7.1倍、3.8倍和4.6倍。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zonghexinwen/2021/0409/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