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合成生物学全过程创新链初现

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效果图。 地理位置关系图。 ■开栏语 深圳北部,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塔吊林立,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之光在这里加速集聚。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效果图。

地理位置关系图。

■开栏语

深圳北部,规划总面积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塔吊林立,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科学之光在这里加速集聚。

在深圳探索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中,作为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被寄予厚望。光明科学城给自己设定了这样一个坐标:展望205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中心,持续产出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

万丈高楼平地起。目前,光明科学城正在滚动推进“9+9+2+2”共22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落地建设,其中包括9个大科学装置、9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两所研究型高校和两个广东省实验室,加快提升光明科学城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这给正奋力打造科学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科研经济增长极的光明区十足底气。光明区一届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科学赋能产业、产业反哺科学,推动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既要当好深圳实体经济的“蓄水池”,更要成为孕育新兴未来产业的“新泉眼”,努力为深圳再造一个2.0升级版的科技产业创新高地。

光明科学城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具体该如何构建?处于生态链中不同位置的“组件”承担了怎样的使命?即日起,南方日报将通过《光明科学城“追光”记》专栏,沿着科学之光、创新之光的指引,探寻新动能崛起的新路径、新可能。

深圳北部,公常路横跨深莞两地。从公常路与光侨路交会的十字路口,到东莞黄江,不过短短二三公里。但这条路却异常繁忙,大量泥头车穿梭于两侧大大小小的工地。这也是一条含金量极高的路,沿途布局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大科学装置、产业中心。

串珠成链,如果选择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的合成生物平台大科学装置、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放在一起观察,会发现它们恰好构成了一条生物技术领域清晰的科研经济创新链条:一个教育(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平台(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研(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产业(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资本(星博生辉产业基金)的“五位一体”发展格局浮现。

这“五位一体”的探索可以说是深圳在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方面的缩影。去年,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将第七次大督查中发现的43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择要进行了通报,深圳榜上有名。通报称,深圳市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以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创新链为观察样本,或将窥探到未来从0到1,从1到10,再到无穷大的裂变路径,提前感受到光明科学城澎湃的科研经济新动能。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柳艳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初步建成合成生物领域全球最大的前沿交叉创新团队

“合成生物产业方兴未艾,应用场景很广,从农业、化学品、材料、药品、电子科技,到家具与工业品、个人护理与废物处理等领域,为几乎囊括人们生活所有方面的诸多行业提供基于微生物的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刘陈立研究员介绍到。

但由于生命的高度复杂性,理性设计并合成需要海量试验及不断试错。例如生产青蒿素,传统模式需要先种植黄花蒿,经过8个月的生长周期,才能进行提取。但通过合成生物技术构建人工酵母菌,通过发酵罐发酵,在几周之内就能生产大量青蒿素。再以生产医用大麻素为例,传统模式是通过种植大麻后从植物中进行提取,而大麻和大麻提取物都受到严格的管制,生产和使用都存在安全与监管风险。来自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的罗小舟研究员和其导师杰·基斯林院士通过构建人工酵母菌,引入了医用大麻素的相关基因,通过工业化发酵,在几周之内就可以生产大量医用大麻素,为其大规模药用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zonghexinwen/2021/0318/1336.html



上一篇:【镇街科技动态-万江】多措施推进科技创新 助力
下一篇:两会时评|坚持创新驱动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 | 产业创新研究编辑部| 产业创新研究版面费 | 产业创新研究论文发表 | 产业创新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产业创新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