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智库论坛|市场导向下的环保产业园创新链构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作者: 王世汶 陈青 杨亮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环境需求和中国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凸显,《“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要求大力实施水、气、土三大行
作者: 王世汶 陈青 杨亮
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环境需求和中国环境问题的矛盾日益凸显,《“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要求大力实施水、气、土三大行动计划,打好攻坚战。严格的环境治理要求形成了巨大的治理需求,但是面对中国复杂的环境问题和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不仅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需要接受技术上更高水平的挑战。
为解决环境保护中的技术难题,中国连续实施了多年环保科技专项,形成了一批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然而,要解决全国的环境问题必须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实现创新技术的产业化。通观中国环保领域创新技术产业化的特点发现,技术成果多集中在大学与科研院所,产业化渠道不畅,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新技术产品的可靠性验证不够,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中国环保创新技术向商业价值的转化,也使得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质量难以提高,最终必将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实现。正是由于认识到这个问题,《“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特别强调在“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引领”时要推进生态环保领域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等。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从中国产业发展的态势来看,园区式的集聚发展已经十分普遍,环保产业也主要分布在各类工业园区或集中在环保产业园。可见在园区层面构建一个推动创新技术应用、产业技术升级的创新链十分重要,有助于利用产业集聚的优势,通过集聚创新共享资源、信息、人才等,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加速创新价值实现。
熊彼特(Sehumpeter,1912)首次提出“创新”时认为创新属于经济范畴:不只是科技发明或科研成果,还包括企业利用它们创造商业价值并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的过程。因此,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创新链是为协调优化创新过程而形成的链式体系,它围绕创新主体,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通过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创新活动交流反馈,最终实现知识技术落地。纵观相关文献,目前主要把从最开始的学科知识积累到与企业协同研发创新,并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全过程称为创新链。它以创新为纽带,把相关主体和具有互补性的各个节点连接起来,通过分工协作和互联互动,合力实现知识的经济化与创新系统的优化。
由此可见,中国的市场导向环保产业园创新链应该是建立在充分了解中国环保市场特征、相关技术和企业特征基础上的、对知识链和价值链的有机整合,其目的是将有效协调知识、技术、资金、人才、政策、信息、原材料、服务、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源的所有者(包括各类主体,如机构及由其组成的各类组织等),将相关创新资源汇聚到环保技术创新并最终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使得中国环保技术知识可以通过产业实现增值。
创新链从最初侧重“技术推动”的早期研究开发阶段,到愈来愈侧重“市场拉动”作用,已经发展到第四代循环模式,具有跨企业边界、跨产业部门的特点。这种创新链由学科认知、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市场转化四个环节形成循环体系,不断地反馈完善,创新链各主体更加深入地渗透到各类创新活动中,相互关系更加复杂,其系统化的整合显得十分必要。
创新链由主体要素和资源要素构成。表1分析了主体要素的功能定位以及其掌握的资源优势。而循环模式的创新链的基本结构概括如图1所示,知识、技术、政策、信息、原材料、人才、资金、服务、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源要素在企业间协同(集聚)、产学研发互动、政府的扶持与监管、银企合作、中介平台构建等主体协同活动中实现供需的循环和创新配置。
完整的创新应该是从科研成果到商业价值实现的全过程。它既需要供给侧的保障,也需要需求侧充足,更需要供给和需求充分衔接。环保产业园创新链的构建正需要将相关主体和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供需良性循环互动,保障创新价值最终实现。
1.环保市场对新技术的需求尚未完全激发
从市场导向的角度来看,需求充足才能引起供给的积极性。中国的环保产业园创新链目前更多地关注供给侧,侧重于如何促进环保技术的创新和转化,而忽视了对新技术市场需求的激发。目前,中国由于排污企业开展技改动力不足和市场需求热点频繁变化,使得对新技术的需求相对乏力。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zonghexinwen/2020/1030/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