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产业互联网创新框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产业互联网这个课题着实很大,涵盖的东西太多,试图用一种框架去确保信息的有效汇集很重要,每个人的理解会不一样,但是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样的。产业互联网的认知框架,我认为
产业互联网这个课题着实很大,涵盖的东西太多,试图用一种框架去确保信息的有效汇集很重要,每个人的理解会不一样,但是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样的。产业互联网的认知框架,我认为有理论、商业和技术三方面,最佳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应该是这三者创新的结合体。
第一部分是理论创新。我们都知道现行的经济运转都一般有与之适配的理论进行解释,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经济方式面前,同样有很多专家尝试将其内在的规律抽象出来。人总是会去探索未知,以及解释已经发生的事实,前面一群人主要是哲学与理论科学家,后面一群人主要是工程科学家(包括经济学家)。很多的进步都是在已有的理论上进行创新,再由总结出的规律产生规模复制实现的。商界每年基本都有一些理论突破,多基于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解释和预测,比如《定位》理论,经过实践转化成具体的方法论,也可称之为规律。
具体看个例子,在知乎上,有一篇文章《B2B供应链:我眼中的“互联网+”》,值得一读,分析供应链的互联网+。
作者提出在这张图里看出的三个关键信息:
第一,当一群人的信息化程度超过某个临界点,某个应用就可能爆发,带来效率的提升。城市白领就是典型代表。
第二,群体中的一部分人的效率提升,会导致剩下一部分人的信息化程度快速提升。当一部分出租车司机用了滴滴和快的以后,其他的出租车司机的相对效率会降低,然后被迫购买智能机。
第三,一个应用的爆发,对于另一个应用的爆发也有促进作用。如果不是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在2014年的努力,小餐馆老板不会这么快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美菜的爆发可能也要再晚一些。注:美菜是一个服务于中小餐馆的生鲜食材移动电商,2014年上线,2015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5到20亿人民币,成立以来融资超过10亿人民币。本质上美菜是利用智能手机改造餐饮行业的供应链:餐厅老板用智能手机下单,供应商用智能手机竞标,货车司机用智能手机接受调度。
所以,要能发现这么个规律,提前布局,可能就成了第一个先动者,并且不是盲动,这就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性。产业互联网终究最重要的还是产业相关的理论模型要在这个时代下洞察出创新,用于指导行动。
还是看这个文章里举出来的例子,看五金行业的供应链效率,做一根效率曲线,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效率死亡边界。互联网参与者到底带来什么影响?主要就是通过互联网把新的效率曲线往右移了一点,就把传统的供应链构成打乱了,基本上都推到了死亡区域里。如果要帮助这个产业进行升级,那么就要帮助他们分析清楚所处的位置,确定合适的方案和路径,跨出死亡区域。
第二部分是商业创新。先看一张阿里的图: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信息:
第一,商业是有流程的,阿里在打造一个商业闭环的数字化创新,一切围绕数据。
第二,不同的商业主体在不同的环节进行创新,也能收获到不同程度的收益,阿里是从销售和分销一路打到了制造,每一次都带来新的增长。
第三,商业中涉及到信息流、资金流、产品流(物流,供应链,生产制造),各个流独立的数字化创新可能带来收益,各个流也可能交叉,比如信息流与产品流的结合迸发出产商品定制,更个性化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所以说,商业创新是一种对已有运转机制和参与者的重新调整,或改变运转效率,或缩减中间环节。
洪泰成都的吴恒在这篇文章《写给B2B领域创业者》里,分享了产业互联网的成功者——找钢网创始人的分享,经过大量的分析找出来钢铁这个行业的现状,制定了一个可行的策略改变商业逻辑,这个创新让找钢网成功,看不到这个层面,产业互联网就做不成功。
第三部分是技术创新。其实这个是最好理解的,因为大部分的创新者都在这个区间,而且大的创新必定要以此为前提。比如我们说沉淀数据资产,那没有IoT技术发展到可大规模使用的低成本区间,就别谈用消费者数据资产改变产商品模式。
我在和国外一些客户交流的时候,他们总会说中国情况不一样。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中国有一个很成功的经验——要想富、先修路。当年美国提出来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也是这么回事,因为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原本互联网渗透率不高的产业也会沿着交易、流通、制造、研发加快互联网进程,加上云计算的出现,实际上把互联网的获取成本进一步打低,这样整个产业的效率就能提升。这是技术创新带来的根本好处之一。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zonghexinwen/2020/1026/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