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衢州:全域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 支撑引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衢州:全域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 支撑引领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来源:省科技厅 近日,2020年衢州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公布,榜上新增5家市级产业创
原标题:衢州:全域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 支撑引领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来源:省科技厅近日,2020年衢州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公布,榜上新增5家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截止目前为止,该市已有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7家,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1家,加速形成了创新资源不断集聚,创新要素不断激活,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有效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一是做大做强产业链,将综合体建设作为千亿级特色集群产业裂变的“反应堆”。坚持“产业培育的重点在哪里,综合体建设就落实在哪里”,把综合体建在产业上。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2017年以来,在衢州氟硅钴新材料、空气动力装备、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江山木门、龙游特种纸、衢江高性能纸及纤维复合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常山油茶、柯城柑橘等现代农业等领域,布局了一批省内领先、业内知名的产业创新综合体,持续推动“5459”大产业创新体系落地见效,实施省、市、县三级梯度培育,最终实现县域块状经济、优势特色产业全覆盖。例如氟硅钴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依托国内氟化工龙头企业巨化集团,形成了氟材料、硅材料、锂电新材料、电子化学材料联动产业链,搭建产业裂变发展的创新平台。2019年,氟硅钴新材料产业在产品价格骤降的大背景下,产值仍达到371.22亿元,营收达到390.54亿元,实现了逆势上扬。二是引才引智补短板,将综合体建设为集聚高层次人才的 “强磁场”。深化落实“1+8”人才工作体系,始终坚持人才是发展产业的第一要素。强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融合,围绕产业培育,加快高端人才集聚,柔性引进领军人才、领军团队,加强“一楼一镇两园六飞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人才、技术、成果、知识资本等创新要素有效汇集,着力构建功能层次明晰、资源开放共享、支撑作用显著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截止目前为止,六大飞地领衔创办企业130余家,集聚高端产业研发人才4000多名。2018年,该市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成立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大衢州研究院。在氟硅钴新材料综合体内建成浙大两院实训基地(预计于2021年7月竣工)。目前浙大首批26名硕士研究生已入学,院长由任其龙院士担任,26位教师团队顺利进驻,28个科研攻关项目启动实施。三是创优创新模式,将综合体建设为驱动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并重,充分利用好建设导则、建设计划等,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和资源禀赋,高标准编制建设规划,确保综合体有特色、有路径、有抓手、有实效。坚持政府和市场主导并推。一方面,注重发挥政府在资源统筹等方面的作用,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为指导,统筹科技、经信、发改、市场监督等部门力量,实现集成服务;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机构,依托科研院所,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最终实现政府获益、产业得利、企业受惠。目前衢州氟硅钴新材料综合体采用“政府+国有企业”模式,江山木木门、柯城柑橘、衢江高性能纸及复合纤维新材料等综合体采用“政府+龙头企业”模式,龙游特种纸、衢州空气动力装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采用“政府+高校”运营模式,常山油茶采用“政府+委托第三方运行”管理模式。坚持产业链与服务链融合,聚焦产业全链条服务,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等各类服务机构,搭建科技服务新模式。充分利用“科技三服务“、“驻企联络员”等活动载体,召开多次综合体建设现场会,整合创新服务链条的资源,做到互学互看、互融互通,本年度共收集239个企业难题,其中现场解决176个,联合本部门及其他部门研究后解决63个,办结率100%。综合体服务企业达家次。下一步该市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做强做优产业平台,努力打造更好的综合体建设衢州样本,谱写为全省建设“重要窗口”主动担当奋发有为的壮丽篇章。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 ? ? ? 作者:衢州市科技局)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zonghexinwen/2020/1015/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