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我国文化产业创新的瓶颈分析

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喂食式”文化供给方式造成文化产品供需脱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任务和总体要求,并指出“推动文化内容形式、机制体制、传播手段创

--“喂食式”文化供给方式造成文化产品供需脱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任务和总体要求,并指出“推动文化内容形式、机制体制、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现有的公共文化经费管理体制是在计划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曾对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公共文化经费体制又显现出某些不适应性,“喂食式”文化供给方式造成文化产品供需脱节。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处长宋文玉介绍说,十六大以来,国家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全国文化事业经费累计达到580.82亿元,年均增长22.5%。稳定的公共投入支撑了国家文化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保证了我国基本文化阵地的稳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生产体系,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但部门经费体制和专项资金体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政府直接对文化单位拨款过分强化了文化发展的政府导向和精英文化色彩,与基层文化需求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

专家认为,政府实施的供给主导尽管具有指挥统一、组织系统简单、可操作性强的优点,却具有供给需求不完全对称的缺点。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精英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主导,国家对于基层文化的资助体现为一种在精英价值观主导下的“喂食”式文化供给方式,国家供给与民间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2005年,文化部、华中师范大学课题组对我国14个城市农民工群体文化生活的调查表明,政府文化供给在总体上存在较大缺口的基础上,还与农民工群体文化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2006年,财政部、华中师范大学课题组对我国农村文化的调查也表明,在农村文化设施的提供方面,政府的供给与农民的文化需求基本一致,但在文化活动供给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

根据调查,大多数乡镇干部认为,政府目前提供的文化下乡、免费电影和节庆活动并不是农村最需要的,政府首先举办的应是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其次是文化下乡活动和劳动技能比赛活动,而比较传统的民俗旅游、庙会、花会灯会以及民间工艺展览和演戏等都被乡镇干部们放到了政府行为的备选项目中。

--公共资源定向投入抑制“文化创新”

尽管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一直将明确文化基层单位的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作为突破口,但是按照目前的文化管理体制,对于系统内文化组织来说,国家公共资源总会定时到来,不存在管理上求新求变的压力。政府原则上只能要求下级机构按照分工目标,进行常规管理,按照下达的任务完成文化生产任务,并不真正要求下级承担风险投入、创新求变。

国家公共文化资源的这种固定资助方式虽然有利于文化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和常规化发展,但难以形成对于“文化创新”和“文化创造”的激励机制。

但是,对于民族和国家而言,“文化创新”已经取代简单化的文化生产目标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最高追求。文化创新对组织结构与交易过程存在着十分复杂的要求,国家文化创新平台既要建立在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文化艺术制度的构架之上,又要建立完善能激励文化人才对民族文化承传、精神创造、意境营构和艺术天才及其灵感不懈追求的动力机制。

中外经验证明,缺乏竞争、流动和宽容的公共文化资源的固定资助方式并不能激励社会进行“文化创新”和“文化创造”。其原因在于:

第一,直接拨款和公共经费系统内流动限制了文化创新所必须的资源自由流动机会,降低了各种文化创新要素融合的可能性。传统部门经费体制和专项资金制度缺乏对资源流动的有效激励,在条块分割的体制环境中,公共文化资源也陷于条块分割的零散状态。从单位的资源流动来看,文化生产都只能在条块规定的框架内进行局部生产。而文化创新要求“高流动性”,其根本特点是,要通过“越界”促成不同体制、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

第二,直接拨款和公共经费系统内流动抑制了文化市场过程中的竞争,缺乏降低市场高风险的必要手段。

第三,部门经费体制和专项资金体制从根本上排斥风险,但文化创新具有精神性、流动性、易逝性,文化创新投入本质是风险投资。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zonghexinwen/2020/1005/868.html



上一篇:2020-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济南成功
下一篇:中技所参加《2020年国家农业机械产业创新发展报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 | 产业创新研究编辑部| 产业创新研究版面费 | 产业创新研究论文发表 | 产业创新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产业创新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