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曹仰锋:打造高韧性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导语 近期,由金蝶战略客户部举办“新商业 新管理 新平台——2020CIO研讨会 西南站”上,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产业互联网实验室主任曹仰锋博士,带来了危机时代下,企业数字
导语
近期,由金蝶战略客户部举办“新商业 新管理 新平台——2020CIO研讨会 西南站”上,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产业互联网实验室主任曹仰锋博士,带来了危机时代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系列观点及思考。本期分享给您,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后疫情时代,如何打造高韧性的数字化企业。过去十几年研究的领导是战略转型、商业模式创新,尤其是关注企业可持续性成长,今天也会围绕这个最新研究的成果跟大家交流一下,危机时刻如果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提高企业的韧性。
在战略管理中,除了回答基本的问题——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能力驱动战略,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曾有一个人,想要飞翔,他的父亲就用蜡为其粘合羽毛,但如果飞的太高,太阳的温度太高,就会把蜡化掉,但是如果飞得太低,蜡容易将羽毛黏住,所以要保持非常好的飞行高度,但这个人并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越飞越高,离太阳太近,把羽毛烤化了。
什么是大的战略?是无限远大的抱负和必然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结合。很多公司的战略非常远大,而影响战略能否执行的最重要的要素,是能力与资源。我个人认为能力和资源与战略目标的匹配,是所有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企业数字化。
近几年,数字化在企业中越来越重要,未来的企业有三个很重要的资产——战略、知识与数据。数据是很重要的资产,很多信息化的企业容易规划出宏观的战略,但是往往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不匹配,这样的信息化战略其实也是没有根基的。
观察发展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历史的企业会发现,企业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收入达到峰值后掉下来,进入谷底后再反弹,这在战略上被称作U型变革。主要影响因素为:第一是内部产生危机,第二是外部的危机。这两种危机都有可能把企业从顶峰推下来,但如果企业有非常强的韧性,就可以从底部反弹出去,但如果韧性不足,就可能变成L型,反弹不上去了。
新冠疫情对企业来说,更多是外部因素的影响。美国有几千家大型的、历史悠久的公司申请破产,所以危机对这次全球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同时,中国也有很多企业面临非常难的经营困境,这种情况下我们反思一个问题,怎么样从危机中持续增长。
2018年,我研究金蝶的转型,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金蝶于2011年遇到过一次危机,但是金蝶能够迅速从危机当中走出来,到现在为止,金蝶更是取得了非常快速的成长。如果一家企业能够经历多次的U型变革,仍然可以不断从长期磨难中走出来,这是非常优秀的。于是我开始研究企业怎么可持续增长。我选择了6家案例,选择标准为:成立时间40年以上,并在40年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危机。最终,我选了6家世界知名的公司,分别为美国的西南航空、苹果、微软、星巴克、京瓷。其中,西南航空,1971年-1972年亏损了150万元,但是1973年开始,这家公司开始持续增长,一直到2019年,都是持续盈利。在这50年间遭遇了多次的危机,第一次危机是石油危机引起的,第二次是经济危机,第三次是恐怖袭击。从危机出现影响到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完全消失,大概需要经历5-7年的时间,所以新冠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
西南航空为什么能够不断的走出危机?今年,他们开始面临第五次危机。西南航空的航线主要分布在美国国内,由于疫情的影响,对他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如果2020年他们还能够持续盈利,说明西南航空的企业韧性非常强。
企业要想走出危机,关键是塑造组织的韧性。当说到“韧性”一词,我们搜索一下,大多数研究韧性主要指的是心理韧性,指的是个人危机面前可以快速走出来,但是讲组织韧性比较少。而组织韧性,是把组织定义成一种能力,我们叫组织能力,是在危机中重构资源、流程和关系,促进企业在危机中快速复原,并且能够持续增长的能力。
组织韧性越强的公司,越能够在危机中抓住危机带来的机会。我们根据这种情况,把企业分成3类:高韧性企业、低韧性企业和中韧性企业。低韧性企业是疫情一来立马倒闭。疫情之后,日本有一家酒店,突然倒闭了,这种就是低韧性企业,在危机面前不堪一击;另一种企业是危机来了可以抵挡,但业绩会遭受重创;中韧性企业能够在危机中复原,但成长比较困难;只有高韧性企业,不仅仅在危机中快速复原,而且能够在危机中获得竞争对手,快速成长。所以韧性分成快速复原以及快速增长的能力。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zonghexinwen/2020/0811/599.html
上一篇:为吕梁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下一篇:中关村科学城助力构建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