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每经记者专访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助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也是在政治局会议层面首次提及这一重要概念。 在新的发展格局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也是在政治局会议层面首次提及这一重要概念。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哪些领域有望成为政策层面的关注重点?创新能力建设、内需市场发展将迎来怎样的变革?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各类市场主体又会有哪些新作为、新机遇?
对于这一系列社会关注的话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对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丽莎进行了专访。
谈未来企业创新力:更多体现在"三链"的竞争
NBD:在新发展格局之下,增强创新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为政策的关注重点。对此,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国有企业应该有哪些作为?
周丽莎:当前,我们的外部环境出现了一些摩擦,为了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增强创新力。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自身也到了高质量发展提升的阶段,所以现在对科技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期待,已经提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
增强创新力,会在很多方面都要求取得突破。比如,对一些新兴战略产业的布局,比如说最近提出的"新基建"概念,就需要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应用、集成电路、区块链等方面加强投入。
同时,我们在推进发展特别是实体企业发展的时候,未来有必要加大制造业和传统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的改造力度,从而推动战略性产业的发展。
此外,我们现在所提的创新,更多关注产业集群的创新,因此产业链的整合非常重要。现在我们也提出了创新产业集群的概念,因此未来的企业竞争将更多体现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综合体系竞争上。
在这个过程中,创新体系的构建也非常重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也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改变原来做科技创新时过度关注发文章、评奖等模式。
研发产品首先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产业化",即产品能否具有批量生产的能力;然后是"商业化",也就是研发成果是不是可以产生相应的利润。这也是呼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构建。
适应这样的需要,国企央企和其他市场主体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现在从整个产业来看,我们还是缺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对国有企业来说,我们希望能发挥它的核心力量,向关键行业和领域聚焦。
第二,要实现创新力的提升,就要求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聚焦,推进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在新兴战略产业等方面做好整合。
第三,国有企业在发挥创新力的过程中,应加强和民企、外企以及其他非公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为完整的创新产业链。
对于国企央企来说,目前推进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适应了提升创新力的要求。
比如说,从考核评价来看,我们刚刚公布了48家A级央企的名单。在有关考核评价指标中,就特别提出要考核科技创新产业投入的比例。在考核评价环节将科技创新指标纳入其中,就是鼓励企业做科技创新的业务工作。
谈国企助力"双循环":要发挥支持市场环境作用
NBD:目前,政策层面强调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提升国内大循环作用。国企以及各类市场主体如何把握这一导向,在推动国内经济大循环上取得突破?
周丽莎: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有企业的表现可以看到,其更多的作用发挥在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六个力量"方面,在国计民生、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所以,国有企业要在整个国内经济大循环中发展,提升整体功能和影响力,首先就是要发挥国有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的协同合作,从而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并打造产业龙头。
国有企业在产业发展上,包括在经济循环生态圈的建设上,也要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工合作,形成相互发展,共同促进的局面。
同时,国企在发展过程中也应更多关注国计民生行业,一方面是基础性的国计民生国家战略行业,另一方面是高端产业、创新产业、资源价值链高端产业等。
NBD:"双循环"概念最近引起全社会热议。在我们正努力进入"双循环"的发展模式,国企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zonghexinwen/2020/081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