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科学社会与市场视角下的精准医学创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作为生物医学的新兴领域,精准医学是医学界公认的未来癌症治疗方向,其本质是建立一个由人类遗传信息、临床信息、社会行为和环境等信息组成的大数据网络,应用现代遗传学、分
作为生物医学的新兴领域,精准医学是医学界公认的未来癌症治疗方向,其本质是建立一个由人类遗传信息、临床信息、社会行为和环境等信息组成的大数据网络,应用现代遗传学、分子影像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疾病进行重新分类,实现精准预防、精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精准医学的创新与应用不仅能为病患提供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在保证病患获益的同时,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还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参与新兴医疗国际市场竞争。正因为精准医学发展可带来巨大社会与经济效益,其已经成为我国健康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做出要求科技部和国家卫计委(现国家卫健委)成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的批示,科技部随即召开“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标志着精准医疗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精准医学研究于2016 年被正式列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足以凸显我国对精准医学研究和创新之重视。在2016 年印发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精准医学作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支撑条件,被列为医学科技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
我国当前的创新体系强调协同创新,主要围绕产、学、研等从事创新活动的主体进行建设,支持基础研究和高科技产品研发,但对创新的参与性主体重视还不够,涉及创新的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建设及优化等相关政策和措施不多。结合国际经验,总结我国以往生物医学创新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我国协同创新体系是精准医疗战略顺利实施和引领全球生物医学创新的重要保障。本文将在我国特定的制度、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剖析精准医学在当下发展初期阶段的创新现状,以及其在科学、社会与市场三个维度中所面临的主要张力与最大挑战,以优化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为目的提出相应对策,为完善我国精准医学创新体系提供思路。
一、精准医学的发展动态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为精准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随着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为1 000 美元左右,相较2001 年的1 亿美元测序成本下降了近10 万倍。科技的进步、国民的健康诉求以及国家的发展需要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使精准医学的概念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
目前,英国、美国、韩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冰岛等十余国已纷纷启动精准医学计划,涉及总经费达数十亿美元。英国是全球最早实施精准医学的国家,2012 年由英国政府出资成立Genomic England 公司组织实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英国政府希望通过实施该计划,成为全球第一个将“基因组医学”引入医疗体系的国家。该计划设立了四大目标:(1)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符合伦理和公开透明的项目,提升公众的基因组医疗知识水平以及支持度;(2)使患者受益并将基因组治疗整合到国民健康保险制度中;(3)促进新的科学发现与医学研究;(4)促进基因组领域的私人投资和商业活动,推动英国基因相关产业发展。美国于2015 年1 月提出并启动“精准医学计划”。该计划的近景目标是:使精准医学成为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包括建立靶向药的创新性临床试验方法,采用混合疗法治疗癌症,攻克耐药性这一难题。远景目标为:完成百万级队列研究,探索新的医学科学研究方法;推动药物基因组学;为治疗和预防疾病识别新的基因组标志物;探索移动终端与健康行为的关系;为其他疾病的精准医疗积累科学基础,最后将精准医疗逐步覆盖到其他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所有领域。
英、美两国的精准医学发展路线有较大区别。一是目标导向不同,英国的“十万人基因组计划”关注医学研究的转化,目标是将基因组医学作为日常医疗手段纳入国家医疗服务;美国的“精准医学计划”更关注医学研究本身,希望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网络探索新的生物医学研究方法,实现对疾病的重新分类并最终实现精准诊断和治疗。二是两者的组织形式不同。英国的计划由医疗服务机构NHS主导,以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的方式鼓励业界广泛参与;美国的计划则由具有研究机构和研究资助机构双重身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导,更关注科学知识发现,主要参与者为大学和研究机构。三是两国计划涵盖范围不同。英国的“十万人基因组计划”致力于攻克癌症和罕见病,因此参与该计划的人群主要是七万名癌症患者和罕见病患者及其亲属;美国的“精准医学计划”则不仅为了在基因层面解决癌症,还将百万人大规模队列研究纳入,期望结合人类基因和环境、生活方式等外部因素,从深层次理解癌症等疾病,并随之为病患提供具有个体针对性的诊疗。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qikandaodu/2021/0709/1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