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略论新常态背景下发展高职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目前已进入增速相对趋缓的“新常态”阶段,在此背景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动力“换挡升级”,至关重要。发达的高等职业技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目前已进入增速相对趋缓的“新常态”阶段,在此背景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实现经济增长动力“换挡升级”,至关重要。发达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对于推进创新驱动型发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有着特殊意义。概而言之,发展高职教育的意义有三:其一,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资源,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其二,培育供给创新资源,支撑和引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集聚升级;其三,能够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直接的拉动作用。
一、发展高职教育,有助于培养高技能人才资源,支撑和引领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人才资源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高技能人才更是人才队伍中参与生产、创新系统最活跃的要素。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培养大批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一)发展高职教育,适应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产业升级和人才资源结构优化调整之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深入推进,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八大后,中央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调结构更是摆在了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地位;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加速融合,传统工业加速转型升级,传统农业也逐步走上现代化之路,各行各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化;制造“智能化”、生产“智慧化”、机器人替代工人正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加快升级,使得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即:由对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满足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资源,需要通过高职教育来提供。从支撑和引领产业升级的层面来说,教育要优先发展、人才要优先投入,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更要摆在极度重要的位置,优质高职教育应成为优先投入的重点。
(二)发展层次多样的高职教育,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
传统上我国有东中西经济地理概念的区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作为经济发达地区,一直在产业高度和产业形态上引领着全国产业发展;包括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省区的中部地区一直作为中间层级,产业构成较为复杂,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并存;而西部地区则是欠发达地区的代名词,产业结构单一、落后。当然,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地区已不仅仅是传统、落后产业形态的代名词,很多地区既有传统产业,也培养了不少有着较强竞争能力的战略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即使是东部发达地区,其内部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例如,粤北、苏北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与区域内发达地区相比就有较大差距。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高度必然需要多样化的技能人才资源,而多样化的技能人才资源必然需要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企业培训教育。高等职业学校作为主要面向区域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资源教育培养机构,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教育培养多层次、多样化高素质应用人才的主阵地。
(三)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带来的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化也迫切需要发展高职教育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未来将要重点推进‘三个1亿人’的城镇化,即:到2020年,使大约一亿具备条件、也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各类城市和城镇;通过加大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力度,使大约一亿生活在棚户区和城中村的常住人口改善居住条件;通过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实现就近城镇化。当然,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我们现在光农民工的数量就有2.69亿。在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农村人口需要告别他们熟悉的传统农业,转向他们不熟悉的第二、第三产业。这些人最缺乏的就是技术,他们绝大部分都没有受过高水平的教育、掌握高层次的技能,因此不能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发挥高职教育的作用,通过各种技能学习和培训逐步将这些农村人口转化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qikandaodu/2021/0326/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