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业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背景及问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背景 2 000多年前,太史公司马迁用“凿空”一词称赞张骞之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背景及问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背景
2 000多年前,太史公司马迁用“凿空”一词称赞张骞之交通西域,由此开启了东西方贸易、人文交流通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和法国汉学家沙畹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概念[1]。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新时代背景下,2013年9月、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先后访问中亚和东盟过程中,首次提出了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是中国首次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核心战略,影响深远,是持续推动中国崛起极为重大的发展方略,也将成为21世纪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全球发展战略[2]。
从地理空间上看,“一带一路”以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主。中国境外主要包括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等多个区域,共64国*“一带一路”提倡开放合作原则,中国政府在倡导该愿景时,并未对“一带一路”的范围进行严格、僵化的界定。目前经常出现的65国表述,最早出自新华社,但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其中绝大部分是多民族国家。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地处沿边沿海的民族地区*本文结合“一带一路”空间格局特征,从产业发展研究的视角将“民族地区”界定为民族九省(区),包括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广西五个自治区和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以及民族自治地方面积较高的四个省份,即云南、贵州、青海、海南。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和关键枢纽[3]5,在对外开放势态格局中占据关键地位。纵观历史,中华各民族对丝绸之路的开通、维护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4]。反之,丝绸之路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影响了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著名的三大民族走廊当中,西北民族走廊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干线,丝绸之路对西北诸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5-6]。藏彝走廊在沟通南北丝绸之路,进行中外文化互动和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7]。
“一带一路”战略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新机遇、新形势的系统分析,基于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产业特点和优势,分析发展创新的必要性,结合区域创新理论,提出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战略和对策。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业态老化。目前,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低,旅游产品多停留在观光旅游、乡村旅游层面,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中高端产品项目少。民族地区的5A级景区(36个占18%)、五星级饭店(87家占11.77%)数量少,占全国总数比例低。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问题
1.旅游产业集约化程度低,产业效率低
2014年,民族地区A级景区总数占全国的17.05%,但接待总人数、营业收入、门票收入只占11.48%、9.40%、12.00%,产业效率明显偏低。其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占全国的30.5%,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的37.2%;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占全国约15%,但收入比仅占6%;入境过夜游客人均每天花费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宁夏、青海垫底。
2.旅游管理体制落后,阻碍产业发展
民族地区旅游行政部门同样面临着“大产业、小部门”的监管格局,加之改革滞后,职能转变缓慢,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差,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差。旅游开发以政府主导开发为主,市场化程度低。民族地区大型旅游国有企业、旅游上市公司体制弊病重重,企业效益远落后于中东部地区。
3.旅游开发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
民族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决定了旅游产业投资开发水平较低。2011年中国西部地区旅游投资全国比重仅占8%。截至2014年底,民族地区公路、铁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全国比重仅为24.14%、27.38%、20.90%、14.09%。
4.生态环境脆弱
民族地区国土的不少区域是生态极度脆弱和中、重度脆弱区,而且在国家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生态重要性很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或禁止开发区域*详见国发〔2010〕46号文件《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qikandaodu/2021/0326/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