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葡萄产业创新 助力乡村振兴 ——2018中国葡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又是一年葡萄成熟季,颗颗圆润、粒粒饱满,酸甜可口、味美多汁,红如玛瑙、绿似碧玉、紫如水晶。热爱葡萄的你,如果遗憾缺席,请随小编一起领略这场大会的精彩。 2018年9月26—
又是一年葡萄成熟季,颗颗圆润、粒粒饱满,酸甜可口、味美多汁,红如玛瑙、绿似碧玉、紫如水晶。热爱葡萄的你,如果遗憾缺席,请随小编一起领略这场大会的精彩。
2018年9月26—27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东广播电视台农科频道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葡萄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辽宁省兴城市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葡萄产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会上,来自全国各省(市)葡萄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及从事葡萄产业推广、营销人员共同交流和探讨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经验、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应用。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刘凤之研究员等8位葡萄专家、行业学者作汇报交流。
讲座一:《我国葡萄栽培现状与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刘凤之研究员介绍:截至2016年底,我国葡萄栽培面积为1214.4万亩,产量为1374.5万t,产量居世界首位,栽培面积居世界第2位;目前,我国葡萄生产基本形成西北干旱新疆产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产区、环渤海湾产区、黄河中下游产区、南方产区和西南产区及以吉林长白山为核心的山葡萄产区等相对集中7个主要集中栽培区,我国葡萄种植呈现出西进、南移的发展趋势;葡萄设施栽培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底,我国设施葡萄面积已经达300余万亩;我国葡萄栽培以鲜食葡萄为主,占栽培总面积的80%,酿酒葡萄约占15%,制干葡萄约占5%,制汁葡萄极少。
之后,刘凤之研究员总结了我国葡萄栽培管理面临的6个主要问题:品种种植区划滞后、品种结构不合理和各区域品种特色优势不明显;优质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苗木质量不适应高效葡萄产业发展的要求;栽培管理技术标准化程度低、果品质量差、竞争力弱;化肥农药不合理及过量使用、葡萄产品质量安全备受社会关注;葡萄栽培管理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农艺农机融合的机械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并从品种选择、苗木选择、高标准建园、轻简化修剪、花果管理、根域管理、养分高效管理、机械化等8个方面就葡萄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等作了精彩分享。
讲座二:《鲜食葡萄果实标准化花果管理技术》
陶建敏教授从鲜食葡萄果实标准、花穗整形留穗尖结果技术、果粒数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精彩报告。他以日本葡萄商品果实标准为例,介绍了葡萄花穗整形留穗尖结果技术及生长调节剂处理方法,如针对阳光玫瑰,为保证果实品质,推荐调整葡萄轴长6~7厘米,单穗重600克左右。
讲座三:《鲜食葡萄玫瑰香味品种的选育及新品种介绍》
徐海英研究员介绍了葡萄香味类型及其来源,玫瑰香味影响因素、遗传特点、遗传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她指出,目前,我国的葡萄育种目标逐步与欧美(大粒、无核、硬肉等)接轨,但保持了中国特色,包括香味、多样化,适应广大种植地域不同的生态条件等。最后介绍了世界及我国主要的玫瑰香型品种:玫瑰香型鲜食葡萄世界著名四大品种包括亚历山大、玫瑰香、意大利和莎巴珍珠,我国选育的玫瑰香型鲜食葡萄基本是以这四大品种及其后代为亲本选育出来的。
讲座四:《鲜食葡萄一年两收生产技术》
鲜食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模式,是以广西农业科学院白先进研究员为核心的葡萄研究团队,长期聚焦科技前沿,历经10余年攻关取得的科研成果。白先进研究员就巨峰葡萄一年两收栽培(两代不同堂)模式,“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模式,巨峰葡萄错峰成熟、两代同堂栽培技术和葡萄带叶修剪两代不同堂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汇报。
讲座五:《鲜食葡萄土肥水高效利用技术》
王海波主任从葡萄矿质营养需求规律、适宜根域的确定(位置精准)、配方施肥(按需施肥)、水肥一体化(提高利用率)、机械深施(提高利用率)、果园行间生草(化肥替代)、果园行内生草(化肥替代)、有机肥使用(化肥替代)、植物健康(叶面肥喷施)9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葡萄营养与肥料高效利用技术,并介绍了团队配方施肥方面的创新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讲座六:《植物健康概念与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控》
王忠跃研究员讲解了植物健康的概念、葡萄健康栽培的内容、葡萄健康栽培与病虫害防控实践、葡萄健康与复合种植4个方面内容,他指出,植物健康是建立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相互有利的生态关系之上,所以不能在同一生态系统中栽种相互“敌对”植物,我国的复种、套种、种养结合等农业生产方式,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比如葡萄园不能种植番茄、不能与榆树相邻、不能种苜蓿等。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qikandaodu/2021/0219/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