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山西省产业转型分析与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多次谈及自己对人才工作的看法时强调,国家创新事业呼唤创新人才,应依靠良好机制选人用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打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多次谈及自己对人才工作的看法时强调,国家创新事业呼唤创新人才,应依靠良好机制选人用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打造一支强大的国家创新力量,依人才推创新实现中国梦[1]。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工作意见为各省各地如何选才用才指明了确切的发展方向。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目前山西省的经济、人才工作及创新等在全国均处于劣势。要想改变山西现状,必须突破常规,创新发展,而这一切工作都必须依靠人才。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政府目前正在积极策划、招商引才和打造全新的人才强省战略。如何营造创新环境,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利用创新人才,将人才、地域条件与创新环境相统一,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山西省经济全面发展,成为山西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点。
一、山西省经济发展及其人才资源问题
(一)山西省经济发展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八大报告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6年山西省经济情况GDP排名全国第30名,同时以4.5%的GDP增速在全国各省区垫底。2016年山西经济结构情况:山西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8%,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7.7个百分点。除煤炭、炼焦、冶金和电力工业外,非传统产业比重为56.1%,提高3.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12.6%,提升1.2个百分点。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占比7.9%,提升1.1个百分比[2]。以资源与装备制造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受到严重冲击,让人痛定思痛。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改革开放的力度欠缺。山西地处西北,整个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低,无宽松的政策环境,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资源。且国有企业机制转换滞后,经济外向度低。二是产业素质低,质量效益差。由于种种原因,山西省经济步入了一条高投入、低产出和低效益的粗放式经营道路,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产业明显单一化,技术及装备较落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高新技术产业及优势拳头产品。三是欠缺机制体制创新[3]。山西省各级政府也曾不断倡导科技创新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多元化。但现实证明山西省依靠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强,区域科研力量薄弱,创新体系不完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和机制仍然存在突出问题,政府和企业过度依赖资源意识较浓,将创新转型发展流于口头和落实不够,以致呈现出目前境况。
(二)山西省人才培养的基本概况
当前,山西省共有两院院士三名,占全国1200多名院士的比例为0.2%。2016年山西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411项,全国排名22名。2016年1月11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编制的《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山西大学排名100,理工大学排名101、中北大学排名165、山西财经大学排名258、山西师范大学排名285、山西农业大学排名288、山西医科大学排名301和太原科技大学排名319。山西省共有80所高等院校,其中25所本科院校,办学较长的有八所,近年新增14所本科院校和八所独立学院[4]。每年高考985院校在晋录取人数4500人,山西省本土拔尖新生力量流失严重,加上211院校等其他高等院校的竞争,山西省高等院校可录取的优秀生比例已经很低,通过交换计划录取来晋深造学习的外省生源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致使山西高等院校的教育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位置。而外省优秀生升入山西省高等院校的可能性非常小,校园竞争与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下降。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没有优秀生源的高等院校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一流人才。每年毕业季的高等院校招聘会,外省市的招聘单位成为最拥挤的地方,大学生就业队伍中不少优秀者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些人才流失意味着山西省流失了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
分析山西省人才流失的基本原因,不乏存在自然地理、经济社会和外部竞争等因素。相较北京、上海和广州及沿海发达等地区,山西省经济发展滞后,社会文明程度相对偏低,文化环境较差,直接造成人才的待遇低、发展空间不足及其子女成长环境较差等局面,而这些因素都成为人才外流的一种可怕的外向“推力”。其次,山西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5]。不仅反映在高等院校办学自主化方面,也反映在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方面。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向上,较少以山西省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为指导和准绳,反而更多的是依教师人员结构为主,习惯盲目追随社会热门专业为导向,以现有教学条件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山西省经济建设相连较少,部门指导性意见缺失,山西省人才培养与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互无交集,这也反映出山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线条化、缺乏全局统筹和部门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管理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落后机制。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qikandaodu/2020/082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