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产业创新研究》收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投稿方[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征稿要[05/28]
- · 《产业创新研究》刊物宗[05/28]
浙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使命新路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成果优势、人才优势,有效支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主动对接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是浙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省委、省
发挥高校学科优势、成果优势、人才优势,有效支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主动对接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是浙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省委、省政府围绕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部署,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浙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着力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而高校学科优势、成果优势、人才优势有效支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主动对接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对接战略:浙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使命
近年来,浙江聚焦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增强科技创新有效供给为核心,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旨在建设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业要素、转化创新成果、补齐产业短板,为浙江新旧动能转换、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相继出台了《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浙江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导则》等相关规划和政策。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在台州召开全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现场会,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对高水平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出了提升“六个度”要求:一是提升综合体建设推进的时效度;二是提升综合体与当地实际的匹配度;三是提升综合体创新资源的集聚度;四是提升综合体与产业结合的紧密度;五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通畅度;六是提升创新全链条的协同度。强调要鼓励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创投机构与各类创新研发机构建立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并支持省内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依托创新综合体下沉创新资源。
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过程中,浙江高校是一支重要力量。人才高地、学科优势、成果资源是高校具备的显著特点,培养新一代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家是高校的光荣使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将为综合体建设提供重要的反哺作用。每年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了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跑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加速度”。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杭州举办期间,李克强总理对浙江省创新创业工作特别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给予高度肯定,认为“双创”为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年轻人打开广阔就业空间,有利于促进比较充分的就业。浙江高校正在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服务浙江发展能力。
在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即将启动第五轮学科评估的重要窗口期,高校处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节点。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办学实力、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各高校正在全力推动。此过程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更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巩固专业知识、在专业教育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敢闯会创的高素质人才,营造引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文化,全面构建教育生态体系、优化运行机制,助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是浙江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新使命,也是未来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厚植优势:产业发展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新要求
“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作为全省创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启动以来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整合了龙头企业、高校院所、专业机构等各类创新资源。目前,已建设省、市、县三级综合体168家,其中省级层面已布局建设共65家创建、培育综合体。引进共建省内外高校400多家、集聚高层次人才研究团队2000多个,累计承担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00 多项、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6000多家。其中,浙江高校和研究团队以不同的方式介入“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通过这一创新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区域内相对孤立、分散的创新要素和公共服务资源,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同时也对高校正在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浙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涉及传统产业3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7家,实现一二三产业全覆盖,与浙江高校的学科专业领域匹配度高,人才培养的契合度高。浙江高校众多,其中本科院校37所、高职院校51所、独立学院21所、民办高校14所,在校大学生近100万,研究生、博士生近6万人,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地和后备军。未来创新创业社会的升级,特别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政府、产业、高校的共同推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通过人才培养为创新创业社会输入新血液、新动能,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创业人才。
文章来源:《产业创新研究》 网址: http://www.cycxyj.cn/qikandaodu/2020/0802/528.html